緊盯金融AI的投資群,卷進大模型的百融云觀點

成交不過萬億的市場,早已將零和博弈推向高潮。
果然不負眾望,9成主動權益性公募收益率已在5月份重回水下,2023年生活缺點AI的基金經理,看著衰退象限、銀行暴雷的納斯達克重申America as NO.1;負利率家常便飯的東瀛正在攀爬30年前的明治維新;戰爭迷霧還未完全消散的北鄰,也在莫斯科沒有眼淚中掙扎了10%;炒房上癮的三八線以南,也沒忘了把股市拽上來15%。唯獨弱復蘇中的滬指攜手恒生,日均向下發力一次。為何散戶的眼中常含熱淚,因為他們對AH股恨得深沉。
成交不過萬億的市場,早已將零和博弈推向高潮??傆袧M手AI者在散戶投資群瘋狂安利白酒新能源,只因不愿讓自己持倉股籌碼松動;PCB龍三diss搶單傳聞子虛烏有,只想告訴世人我已牢牢抱住英偉達大腿;語言大模型漲停,并非產品突發猛進,只因友商發布會觀看人數不及離婚;好不容易迎來AI集體上漲,卻因為承接盤不足被前高套牢盤砸得抽象。
和制造業相似,AI只要進入中國,就千萬別低估中國廠商的降本與血拼能力。遍地開花的大模型,其實越測問題越多:讓千億級參數大模型分析上市公司,才發現一季報的數據5月底還未更新;國之驕傲的AI生成圖片,暴露了自己的API接口遠在海外;聲稱對話頻次小兩位數的語言模型,也架不住重復自己剛說過的百字箴言。
所以當趕超ChatGPT的言論確實落地成盒,國內大模型比拼的就不再是誰跑得更快,而是誰地基更穩:要么趁著投資者云里霧里時漲出來星辰大海、要么在深耕多年的領域偏安一隅,試問當定制化的開源卷入大戰后,下肢力量單薄的AI大模型又該怎么掙錢?近日完成升級自研大模型的百融云-W(6608.HK),恰恰玩的是擅長的領域,走的是金融AI的路線。
百融云是一家以銀行業為主要客戶的金融AI+SaaS公司,它需要幫助銀行業補充用戶畫像,甄別用戶貸款意愿和還款能力、完成貸款申請自動審批。AI2.0時期,是判別式與生成式的并進,以及借助Transformer注意力機制下的NLP突破性進展。這對應AI大模型最重要的兩個要素:數據積累、算法先進。
百融云已經成立了9年,自打成立就在金融業積累貸款申請者行為信息,并且在銀行的營銷過程中,幫助其以AI激活沉睡用戶、為其推薦理財產品。在智能營銷過程中,話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根據不同的客戶反饋來制定PROCESS,在JAINSIP系統基礎上自研集成,并且反復實驗及調試,完成了銀行外呼,百融云才最終進入了ASR和TTS層面。劃重點:AI底層是數據積累,但垂直領域尤其是金融業數據,不可能指望瀏覽器爬蟲大力出奇跡,如果用不公開的數據來訓練大模型,是不是百融云獨有的優勢?
雖說現在AI大模型的趨勢,要么是使用在對精準率要求不高的垂直行業,要么是根據開源大模型完成應用層產品建設;但問題在于,涉及國之財富的金融AI不可馬虎一絲;已有AIGC產品的公司足以率先卡位市場份額競爭戰。一些互聯網公司因為傳統業務下滑,便以AI大模型作為新入口卷出“困境反轉”,那百融云這種已經業績開始放量的AI+SaaS公司,又意味著什么?
2023年一季報顯示,百融云一季度實現營收5.66億元,同比增幅25%;基于自研AI平臺的第一大業務“智能分析與運營”收入同比增幅41%至2.81億元。而百融云自身的AI產品線“智能運營服務”,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68%,這都是百融云能卷進金融AI大模型的家底。
認清自己、認清伴侶、設身處地,才是AI本來的模樣。又有誰敢把“馬虎”二字,拿到金融AI領域兒戲?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