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白雪)6月8日,由寧夏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完成的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功能米制品加工技術研究與示范”通過專家組驗收,項目全面完成任務書規定的各項內容并且全部達到考核指標。
“功能米制品加工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由寧夏大學、浙江大學、寧夏昊王米業集團有限公司、寧夏昊鑫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承擔,項目圍繞寧夏大米加工碎米率高、碎米利用不足的問題,對碎米資源進行高值化開發,開展了功能米制品加工技術研究與示范,為碎米深度開發利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記者從驗收會上獲悉,該項目以碎米淀粉為原料,制備了高吸附性能的多孔淀粉,得到1種多孔淀粉脂肪替代物、1種多孔淀粉重金屬離子吸附劑、2種多孔淀粉食品功能成分緩釋劑、1種多孔淀粉防腐保鮮緩釋劑,研發了6種功能速食米和2種功能米饅頭并建成2條生產線。開發大米抗氧化肽和ACE抑制肽產品2個,并且申請國際發明專利3件、國家發明專利6件、實用新型專利2件,已獲得專利授權3件。
據了解,該項目針對寧夏大米加工過程中碎米利用不足的現狀,以目前市場上對健康化主食及功能保健食品需求為導向,從資源高值化綜合利用的角度,對碎米資源進行全方位開發,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