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山群山綿延,郁郁蔥蔥。記者 黨碩 攝
若問近年來塞上大地最顯著的變化是什么?生態環境肯定榜上有名。
從遍體鱗傷的賀蘭山重披綠裝到黃河寧夏段水質越來越好;從首府銀川再現“七十二連湖”盛景到昔日荒山禿嶺的西海固成了山清水秀的旅游目的地;從銀川市“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到山區“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一幕幕場景,既是對我區奮力追求“環境優美”的最好詮釋,也是對我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無聲肯定;這一次次蛻變,既讓我們嘗到了“綠色發展”的甜頭,也堅定了我們追求“綠水青山”的決心。
舉目已是千山綠,宜趁東風揚帆起。新征程已然開啟,新的前進號角已經吹響,讓“兩山論”常駐心間,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未來,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寧夏,希望無限、活力無限、生機無限?。ㄓ浾?nbsp;虎權/文)
作為我國唯一全境屬于黃河流域的省份,黃河流經的先天自然條件和特有地理地勢,使寧夏這片塞上沃土成為全國重要的生態節點、生態屏障和生態通道。2020年6月,寧夏承擔起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任。記者 王猛 攝
城市人居環境的改善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記者 王猛 攝
隨著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黃河吳忠段的湖泊濕地得到有效保護,自然生態逐步恢復。記者 王猛 攝
“城市綠肺”讓市民夏日享清涼。記者 馬楠 攝
銀川市北京路兩旁的花壇。近年來,銀川市逐步對親水街典農河沿線的湖岸、公園和部分空地種植露地花卉和野花,讓城市春夏有花、四季有景。記者 馬楠 攝
西吉縣吉強鎮的龍王壩村,從一個貧困村蛻變為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村民們依靠鄉村旅游走上了致富路。記者 黨碩 攝
2022年4月28日,志愿者們正在社區綠化用地上植樹。當日,銀川市興慶區銀古路街道景湖社區聯合銀古路司法所及寧夏義工志愿服務聯合會共同開展我為家園添新綠志愿者植樹活動。記者 馬楠 王洋 攝
清晨,在環境優美的公園、廣場,隨處可見追求健康生活的市民。記者 馬楠 攝
華燈初上,美麗的閱海閣成為湖城銀川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記者 王猛 攝
中衛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擺在突出位置,繼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記者 王鼎 攝
雨后的涇源縣鄉村云霧繚繞美不勝收。記者 黨碩 攝
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一帶,山下綠樹成蔭,生機盎然。近年來,石嘴山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全力推進賀蘭山生態修復和星海湖生態治理。記者 王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