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縣通過渝河流域綜合治理,實現岸綠水清民富。記者 黨碩 攝
發展為了誰?
“為了孩子!”固原市原州區第十八小學校長南燕看著在校園里追逐打鬧的學生說。
“為了老人!”石嘴山市大武口區自然資源局項目辦主任王靜指向街角公園鍛煉的大媽們說。
“為了村民!”吳忠市紅寺堡區永新村駐村書記丁伏金站在換了模樣的村口感慨。
……
從六盤山區到黃河兩岸,基層干部用不同的責任做著同一回答:
發展,就是為了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這是2020年6月總書記視察寧夏時對黨員干部的深情囑托,也是人民領袖的赤子情懷、無疆大愛。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寧夏在不斷改革發展中保障改善民生,將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融入發展脈絡中、深深寫在了基因里。
(一)
6月6日,固原市原州區第十八小學里,綠樹成蔭。
五年級的語文課堂上,學生們每人拿著一個平板電腦。教師丁小花將本堂課重點內容截屏推送到每位同學的平板上,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繪制思維導圖……
歡聲笑語中,學生們把知識學懂、學深、學透。
時光倒回。
20年前的丁小花,坐在破舊的教室里,聽著粉筆在不怎么黑的黑板上,吱吱呀呀。
“啥都沒有孩子學習重要!”“要讓娃把學上好!娃才能有出息?!薄倏嗖荒芸嗪⒆?、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于固原人來說,有文化的人懂,沒文化的人,更懂。用教育才能拔出窮根,通過教育才能改變命運。曾經的固原,讓孩子能有學上,是家長最深的期盼。
丁小花是幸運的,在經濟困難的年代,通過父母苦供、自己苦讀,她考上中專,成為一名教師。對于丁小花的求學故事,學生田佳琦聽過,卻不能理解:“上學很難嗎?”
“10后”的田佳琦,一年級時就接觸了互聯網,在學校最愛做的事,就是用3D打印機打印各種小物品。2019年,學校加大“互聯網+教育”投入力度,通過網絡和北上廣的孩子們在同一課堂,聽名師授課,對田佳琦來說,是家常便飯?!拔蚁矚g這樣的課堂、這樣的校園?!碧锛宴嬖V記者,長大了,他想成為一名像楊利偉一樣的航天員,遨游太空。
如果說原州區第十八小學是一所現代化的城市學校,那么彭堡鎮的曹洼小學便是一所藏在綠水青山中的鄉村小學。
在曹洼小學操場一側,按照年級分成了6塊土地,每塊土地種植著不同的農作物?!斑@是孩子們的勞動樂園。我們在這塊基地上探索投入智能測溫、智能噴灌等人工智能系統,讓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學生勞育教育的靈活融合?!闭驹谔镩g,校長殷彩玲的臉上,更多的是自豪。
10年前,殷彩玲到曹洼小學任教。工作沒兩年,殷彩玲幾乎喪失了信心:“為了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家長們紛紛舉家搬遷至城市租房上學,整個學校就剩下30多名學生?!痹趺礃硬拍苻k好家門口的學校,讓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一根網線提供了解決之道。
借助原州區第十八小學城鄉幫扶的契機,曹洼小學積極構建“名校網絡課堂”,開設“音樂、美術、科學、英語”的“在線互動課”。在曹洼小學,就能和第十八小學同上一節課,學生們的成績提高了、臉上的笑容多了。家長們用腳投票,結束了“漂流”生活。
學生不但留住了,而且增長到現在的71人。對學生來說,用電腦上課的課堂魅力十足。曾經不愛上學的學生馬海洋,突然發現因為電腦,學習成了一件簡單的事。喜歡上了學校的馬海洋,不僅成績也在班里名列前茅,還因為通過電腦對更多知識的了解,奠定了自己的職業規劃:今后要做一個美食家,吃遍世界美食。
這一切變化,因為“互聯網+”。
網通了,知識就能跑起來,知識的高速公路就能搭起來。為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在寧夏的努力爭取下,2018年獲批建設全國首個“互聯網+教育”示范區。
教學方法被顛覆,遠方的天地就在眼前。
田佳琦和馬海洋生而逢時,在寧夏教育騰飛下,他們的人生因此會更加精彩。
丁小花和殷彩玲是幸運的,她們“見過”世界樣子的學生們,必然會未來可期。
從“羸弱”到“壯大”,從“有學上”邁向“上好學”,辦好讓老百姓滿意的教育,寧夏將一直努力。
(二)
“這是誰給我看的???”
“縣醫院的大夫給你看的?!?/p>
“縣醫院的大夫咋能到鎮上給我看???”
“就是通過電腦?!?/p>
“電腦能看???”
“能看!”
記者走進彭陽縣古城鎮衛生院時,院長萬效軍正笑著反復給71歲的乃河村村民馬成梅作解釋。因為腰酸來拍CT的馬成梅,拄著拐杖,反復打量眼前那個電腦,滿眼疑惑。
兩分鐘后,彭陽縣人民醫院根據萬效軍傳過去的CT影像,作出了診斷并反饋診斷結果和建議。
“電腦還真的能看??!”看到診斷結果,馬成梅懸著的心放下了,喜笑顏開。
“這都是專家,回去一定按照醫囑吃藥?!比f效軍叮囑馬成梅。
攙扶著馬成梅走出大門,萬效軍返回來,帶著記者參觀衛生院。這是一個2015年建成的醫院,設置了中醫科、內科、外科等8個科室,44名職工、20名村醫,負責滿足古城鎮近1.8萬名群眾的就醫需求。
“以前鄉鎮衛生院地方就‘巴掌大’,醫生就靠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老三樣’,來的人少?,F在借助‘互聯網+醫療’,我們‘鳥槍換炮’,群眾也能看病少出鎮?!比f效軍滿意地說,在與大醫院聯網的同時,衛生院不斷提升業務水平,尤其是今年重點打造中醫藥服務和口腔門診建設,為轄區居民提供高效價廉的便民服務。
為古城鎮衛生院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的,是彭陽縣人民醫院。
2021年6月,彭陽縣人民醫院完成了互聯網醫院建設,思路一轉天地寬。
“向上我們能對接自治區第一人民醫院、福建省立醫院、解放軍302醫院;向下能聯通12家鄉鎮衛生院、2家社區服務中心、6家村衛生室,實現‘基層檢查—縣級診斷’,減少群眾跑來回路,助力分級診療開展?!贬t院院長賈明懷說。
曾經“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背后,是醫療資源的不均衡。怎樣才能讓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
寧夏擁抱了改革、擁抱了“互聯網”。
作為全國首個“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寧夏加快推動優質資源下沉,提高衛生健康服務的可及性,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健康需求。
彭陽縣任何一位患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申請遠程專家門診號,由遠程專家門診工作人員協助聯系縣醫院醫生為患者進行查體并上傳病歷。截至今年4月底,縣人民醫院接收鄉鎮衛生院遠程心電診斷1339例,遠程影像831例,遠程超聲18例,極大方便患者就醫?!白罱@個月就診斷了209例?!狈派淇七h程影像診斷中心主任胡正君說。
從事醫療行業22年的賈明懷感慨的,不僅有醫療的快捷,還有醫保的兜底。剛參加工作時就職于一所鄉鎮衛生院的賈明懷發現,因為基層醫院缺的是設備和人,村民缺的是錢,大量村民看不了病、看不起病,“肚子疼了靠上廁所、頭疼了靠睡覺”。通過“互聯網+醫療”建設,不僅名醫就在大家身邊,還讓患者費用報銷比例達90%以上。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能夠及時有效就醫,才能最大限度滿足群眾的“安全感”。
眼下,一個覆蓋全生命周期、應用豐富、特色鮮明、結構完善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應用體系和監管治理體系,正在寧夏建成。
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和良好的健康管理,已觸手可及。
(三)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做好產業、就業、社會融入三件事?!睂τ谝泼袢罕妬碚f,就業是扎根的基礎,是事關收入的大事。
怎么讓農民轉成職工?如何搭建就業的平臺?
驅車來到正在創建全國易地搬遷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區紅寺堡區,記者探尋究竟。
紅寺堡新能源集維產業中心,是吳忠市紅寺堡區針對搬遷移民和農村青年量身打造的,以“清潔能源+電子信息”為突破口和主抓手,由“新能源電站智能運維+新能源運維技能培訓學?!睒嫵傻那鍧嵞茉吹男屡d服務業,實現群眾搬遷后“有業可就、有事可做、收入穩步提高”的目標。
30歲的丁生祥是從同心縣石炭溝鄉移民至紅寺堡區。作為第一批學員,在寧夏立能新能源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培訓6個月后,來到紅寺堡集維中心上班。目前,他已經成為集運檢站負責人,月收入達6000余元?!拔乙粋€山里人,從完全沒有接觸過新能源產業,到如今能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特別感謝黨和政府的政策和扶持?!倍∩楦嬖V記者。
來到永新村,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讓記者眼前一亮。
永新村是紅寺堡區最早的一批脫貧摘帽村之一,2016年326戶1288人脫貧銷號。摘了貧困帽子的百姓,闊步走在小康路上。
借助寧夏移動“網絡+扶貧”模式,永新村發展家庭民宿和當地土特產線上線下銷售,成為了周邊休閑旅游的好去處。2018年,永新村開始發展民宿產業,歷經三輪改造提升,如今已經發展到60余家,還建起游客集散中心。去年,全村民宿收入80余萬元。
40歲的金錄霞另辟蹊徑,開起了“進洋平價蔬菜百貨商店”,蔬菜、生活用品、零食飲料等應有盡有?!霸瓉砣一局荒苊銖娋S持溫飽,現在孩子們都已經到附近企業上班,年收入能達15萬元?!苯痄浵颊f。
村民馬國棟則在家里搞起了養殖,有12頭牛、20多只羊,全家人一年下來能掙五六萬元?!包h的政策好,我打算再擴大規模,爭當村上的養殖大戶?!瘪R國棟盤算著。
有支部引領,有產業支撐,有能人帶動,移民群眾的收入就有保障,也就有了幸福生活的底氣。
一度,石嘴山市因煤炭產業的轉型升級,出現部分職工待業情況?,F在怎么樣了?
“近兩年石嘴山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少好企業、大企業落戶?,F在不是群眾找不到工作,是企業招不來人。群眾只要想找工作,分分鐘就能找得上?!甭牭接浾叻鹆恕袄宵S歷”,石嘴山市人社部門負責人趕快“糾錯”。
寧夏金晶科技有限公司是自治區重點招商項目,光伏一期去年投產。住在附近的管洪超選擇進入企業工作。
觀察機器運行情況,查看一片片玻璃有沒有殘次……每個月6000元的工資讓管洪超對工作十分珍惜:“如果沒有變動,我希望能在這工作到退休?!?/p>
石嘴山市優宜家數據外包產業園,吸引的更多是大學生。
記者在產業園一家通信公司看到,一排排格子間里,一臺臺電腦前,年輕的面孔朝氣蓬勃。園區內餐飲、娛樂設施一應俱全,為這些年輕人提供了優越的工作環境。
“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需要200名職工,但現在還有30余人的缺口。歡迎大家來應聘?!痹撏ㄐ殴矩撠熑笋R瑞琴表示?!叭绻ㄔO得好,整個園區將達到5萬人的規模?!眻@區招商經理張華指著正在建設中的園區,對未來信心十足。
從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復出現的問題出發,拿出更多改革創新舉措,把就業、教育等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好,寧夏每年把75%以上的財力用于民生,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以實際行動踐行“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讓百姓過上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題,是永遠的進行時。(記者 周一青 楊杰)